338章 血洗朝野,楚国建立,一个时代的终结
“陛下可还安好?”
“董承竟敢行刺陛下!”
“亏得陛下如此信重,当真不为人子!”
下午时分,随着董承等人身死,面色煞白的刘协,在孙坚的伴随之下行出了林中。
刚一出现,便有众臣上前问候。
刘协见得众人前来,顿时双目含泪,张口欲言。
却见一旁的孙坚冷笑道:
“这些贼寇当真不怀好意,整日蛊惑陛下,出得宫内宫外,吾亦有失察之罪!”
“似董承等人虽死,然则党羽必然众多!”
“宫闱之内,或有其人。”
“故当彻查之,请陛下应允!”
说着,朝着刘协便是一拜。
听得此话,刘协身子一颤,颇为惊恐的看向孙坚道:
“丞相这是何意,即诛首恶,何必牵连?”
经得方才之事,现在他已然不敢再违逆孙坚。
然则孙坚这话里的意思杀气腾腾,由不得他没反应啊!
而孙坚一听这话,当下便沉声道:
“如今这等皇亲国戚尚在谋反,宫闱之内已不安全,陛下莫要轻慢才是!”
“许褚周泰听令,从今日开始,接管皇城守备,直到清查所有余党之前,任何人不得面见陛下!”
“现在,陛下受得惊吓,请陛下先回宫吧!”
“丞相这...”
刘协听到此处,眼中已含热泪。
这一下,孙坚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完全是要将他监禁啊!
“陛下勿怕,凡事还有下臣在此!”
“来人,将陛请宫中!”
“诺!”
许褚与周泰听着,均是领命上前。
此时众人刚刚廝杀完毕,脸上身上均是鲜血。
显得无比凶神恶煞道:
“陛下请吧!”
眼见此状,刘协一颗心已然凉了半截,下意识朝着群臣看去。
便见孔融急忙出列大喝道:
“孙坚,如今便是有行刺之事,你又怎能如此怠慢陛下!”
“你想要谋逆乎?”
众臣将孔融出列大喝,都是面色一变。
孙坚一听,却是脸色一冷道:
“少府孔融,历来与伏完亲厚,恐是谋逆之一!”
“太尉杨彪,乃袁术亲族,自有嫌疑!”
“廷尉王令与袁绍早有信件来往!”
“一干人等尽皆下狱,由执金吾吴景代为审理!”
他这话语一出,现场群臣心中顿时狂震。
三公九卿,顿时就拉下马三个!
太尉杨彪见此,面色便是一黯。
王令自然辩驳,孔融接着大骂。
但无论如何反应,都被军士拉了下去。
在众人的震惊之中,孙坚冷声一笑道:
“诸位臣公且回去吧,从今日其襄阳闭城三日,收纳乱党!”
“若有自首举报之人,可免一死!”
“其余乱党若被查出,尽诛三族!”
“言尽于此,回城!”
言语之中,他大袖一挥,朝着迈步便朝襄阳方向行去。
群臣见得此状,均是颤颤巍巍。
有那等平日亲善杨彪孔融等人的,已是吓得两股发颤。
至于刘晔等人见此,自然淡笑回身。
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日开始,襄阳的天要彻底变了!
是日,孙坚带领大军返回襄阳,四万余大军固守城池,封闭城门,禁止任何人进入与外出。
无数襄阳百姓见状,都知道有大事要发生,纷纷朝着家中行去。
也有那等无家可归之人,只得朝着街巷之中躲避而去。
当天傍晩,在众臣回家之后,丞相府上便收到了大量举报信件。
为了从这一场屠杀之中逃避,不管是不是原本汉室老臣,此时只要不是头铁,便纷纷上表举报孔融等人罪状。
也有那等心怀谄媚的,不仅举报孔融,甚至举报出了不少同僚。
如此,大军整整查抄了一夜。
城内百姓只能听着街上的脚步声,不敢露头。
一众大臣若是听到敲门之声,必然吓得瑟瑟发抖。
直到第二天,整个城内被搜捕调查的官员多达数十名。
至于已经定罪的伏完董承等人,全族逮捕。
大量老少青壮哭着喊着被推到了襄阳城外斩杀。
同时,宫内伏皇后董贵人等因祸乱后宫之名,赐白绫而获死罪。
面对此状,刘协在宫内哭天抢地,后悔不已,三次欲闯宫门要召见孙坚。
结果均吃了闭门羹。
而他这举动直接下场,是让孙坚将目光转向了宫内的宦官、太医。
一时太医吉平下狱身死。
中常侍,小黄门等共计斩杀了二十余人。
整个宫内人心惶惶。
随着众人一死,刘协就老实了。
只敢在宫内默默抹泪。
就这样,一场大清洗足足持续了三日。
上至三公,下至黔首,波及足有数千人之多。
一波一波的世家大族被推出城外斩首,将整个护城河染成了鲜红色,一连月余都没散去。
董氏、伏氏全族尽灭。
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吉平尽诛三族。
少府孔融自缢狱中,王令吓得胆裂而死。
唯有太尉杨彪,因为实在查不出罪状,最终致仕还家。
其余人等或死或伤,一连三月,时人谈之色变。
东汉建安元年四月,刘协迁都开封,立孙坚为楚王。
其封国以南郡、南阳郡为主,分别囊括九江、庐江、江夏、长沙、武陵、吴郡、丹阳、豫章共计十个大郡。
至五月,天子在孙坚十万大军的护卫之下,迁都北上。
随之孙坚以百里鸣为楚国丞相,立都襄阳,统领百官,负责建立新的王国。
一时间,汉臣吴景、孙静、蒯越、蒯良、张昭、贾诩、刘晔、王朗、华歆、张羡等等上百位朝臣皆辞官接收楚国任命。
面对此状,丞相百里鸣以三公九卿不符合楚国建制,上表孙坚改立三省六部制。
六月之时,楚王孙坚允诺改制之事。
至此百里鸣便与张昭、贾诩、刘晔等人共议官制。
直到七月,官制表议定,最终以丞相暂时统管三省,调令张昭张纮分别入门下省、尚书省。
以吴景为工部尚书,孙静为刑部尚书、贾诩为兵部尚书、张羡为礼部尚书、王朗为刑部尚书、刘晔为吏部尚书。
在孙坚允诺之后,楚国正式建立。
而正当百里鸣准备大刀阔斧,推行科举之时,淮南却传来噩耗。
言说蔡邕病危,急招百里鸣前往。
面对老丈人的召唤,百里鸣不敢懈怠,急忙上表孙坚前往探望。
孙坚见是蔡邕病重,也极为重视。
令国相百里鸣前往探望之。
在百忙之中,百里鸣匆匆带上蔡琰与其子百里政,便登上前往淮南的船只。
蔡邕,生于顺帝年间。
历经汉质、桓、灵、献,已是四朝元老。
在这些年,随着孙坚军壮大,像是卢植、蔡邕、皇甫嵩等人,已然发挥了自己最后的余热。
其中,卢植已经在去年病逝。
唯有蔡邕与皇甫嵩还在坚挺。
当百里鸣再次见到蔡邕之时,老丈人已经瘦弱的不成人样。
躺在卧榻之上,身侧唯有蔡贞姬服侍。
似顾雍等人,均在府外侍立。
眼见此状,百里鸣一脸郑重,来到蔡邕面前温声道:
“丈人,丈人”
“小婿已经来了!”
看着蔡邕模样,他心中要说不难过,那是不可能的。
然则生老病死,人生大事,他也无力挽回。
如此呼唤了两声,便见蔡邕还是没有回应。
蔡贞姬见状,急忙柔声道:
“父亲,父亲,姐和姐姐都来了!”(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蔡琰在一旁看着,一时捂嘴直泣。
百里政害怕的看着众人,紧紧的抱着蔡琰不放。
见蔡邕还是不回应,百里鸣摆了摆手道:
“贞姬,别叫了。”
说着,他看向了远处的皇甫嵩道:[]
“皇甫公,丈人突然就成这样了?”
“如此多久了?”
“唉,别说了,都是该的!”
皇甫嵩一听这话,微微一叹道:
“若钟你也知道,你岳父身体历来不好,至卢公去后,身体便每况愈下。”
“这几年又修后汉书,忧思成疾。”
“这一次听得杨彪致仕,孔融谋逆,便越发衰弱了!”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叹道:
“若钟啊,你这老丈,这几天最念叨的就是你。”
“你如今来了,他若问起,相关的事情,你就别说了!”
“小心应对着,让他好好的团聚这几日...”
“什么别说了?”
皇甫嵩话及此处,便听一声衰弱的声音响起。
而后便见蔡邕睁开一双昏花的老眼道:
“可是若钟来了?”
一听这话,蔡琰便绷不住,顿时上前大哭道:
“父亲,女儿不孝,若非小妹书信前来,竟不知父亲病危至此!”
哭着,她拉着百里政上前道:
“政儿,快叫祖父!”
百里政见状,有些怯生生的叫道:
“政儿见过祖父!”
蔡邕听见这话,艰难的扭过头来,挤出一抹笑道:
“好孩子,好孩子!”
说着,老眼之中又留下了两行清泪沙哑着声音道:
“快过来,让祖父好好看看!”
此声一出,周围人等尽皆垂泪。
蔡贞姬亦是哭的梨花带雨。
百里鸣在一旁看得鼻头一酸,便道:
“丈人且看看外孙,若有何事,咱们翁婿再言!”
他忙抱过孩子上前,声音沙哑的说着。
“好孩子啊!”
蔡邕颤颤巍巍的摸了一把小脸,便抓住了百里鸣的衣袖道:
“若钟...你别走...”
“我要问你一事...”
说着,又对众人道:
“诸位都下去吧,昭姬贞姬你们也下去!”
“父亲!”
听得这话,蔡琰又是一阵大哭。
百里鸣见状,便皱眉低声道:
“都下去,昭姬先待政儿下去!”
众人见百里鸣也发话了,便纷纷退去。
蔡琰也是捂着热泪,抱着孩子,朝着府外行去。
皇甫嵩见状,正欲起身,却听蔡邕道:
“义真,你留下。”
话语之中,他有气无力的看着百里鸣道:
“若钟啊,丈人就想问问你,汉室当真无望了么?”
此时,众人已经退下。
听着此声,百里鸣微微一叹道:
“唉,方才皇甫公曾言,不要刺激丈人。”
“可丈人既然知道答案,何必又要询问?”
“如今到了这个时候,难道你我翁婿之间,妇女之间,还要隔着一个汉室么?”
皇甫嵩在一旁听着,也是泣声道:
“是啊,伯喈你为汉室奔劳了一生,到了如今,儿女当前,何必再言其他?”
“我等已经老朽,这天下自有年轻人稳定,你又何必再度牵挂?”
要说三老之中,就他最想得开。
眼见老友相继离去,他是真的不愿看着蔡邕含恨而去了。
“是么?是老夫多虑了么?”
蔡邕躺在床上,昏花的老眼露出了一丝哀色道:
“是啊,是老夫多虑了啊!”
“汉室何哀,老夫一人,又能做些什么...”
说到此处,他缓缓闭上了眼,沉默了良久,方才睁眼道:
“若钟,你能否答应我三件事?”
“丈人且说,小婿无事不应!”
“好,好啊!”
蔡邕听着,挣开了老眼,露出了一丝笑意,慈爱的道:
“此生能得若钟为婿,实属平生幸事。”
“如今你尚未而立,已经官至丞相,来日身居高位,务必不忘初心,劝谏楚王,爱民如子,此其一也!”
百里鸣闻此,双目含泪道:
“丈人放心,此亦小婿之愿!”
“好,有若钟为相,老夫放心!”
蔡邕说着,正过头来道:
“至于国事,老夫无力再问,唯有一愿,汉书老夫已经修订,未曾(王李好)完书。”
“虑及后事,唯有昭姬可继之,虽说昭姬以为你妇,却有大才,可让她提我继续修订...”
“至于其三,老夫为虑贞姬,如今贞姬年已十八,正当出嫁。”
“当初应你之事,如今是时候了。”
他说到这里,又是无力的一笑道:
“当初你言之时,老夫甚怒,如今将别,思来想去,还是当托付于你!”
“若钟你可愿应之?”
“自无不应!丈人放心,鸣必不负所托。”
百里鸣听着,当即再拜。
蔡邕见状,又是点头,方才颤声道:
“好了,让我那孙儿进来,让老夫好好看看!”
言语刚落,百里鸣便回身将众人招了进来。
而经此一事,蔡邕就像是放下了最后的担忧一般,不复方才愁容。
一时间一家团聚一处,皇甫嵩抚泪而笑,随之起身离去。
刚行出屋内,便见百里鸣急忙行出道:
“皇甫公要去何处?”
皇甫嵩一听这话,回身一笑道:
“老夫已经老了,这天下之事,也不想再问。”
“正好若钟你来了,老夫就此辞别书院之任。”
不等百里鸣拒绝,便转身一笑道:
“左右没几天好活了,也该回去抱抱孙子了!”
言罢,孤身朝着府外行去。
百里鸣见状,再次一拜,随之返回屋中。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初三,一代大儒蔡邕,在女婿与女儿的陪伴之下溘然长逝,终年六十三岁。
临死之时,毫无悔恨之色,再无历史上的悲剧。
蔡邕辞世之后,南来北往吊唁者逾越千人私。
孙坚派二子孙权,亲自前来吊唁。
及至八月中旬,皇甫嵩正式致仕,退隐山林。
伴随着皇甫嵩蔡邕等人的离去,一个时代,彻底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