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后,帝挚治世,尧逐渐展现出他的政治才能,于是帝挚便将共主之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弟弟。
从那时起,尧就成了人族的新共主。
尧是帝喾的次子,在他三岁时就被分封到有邰,后来又改封到唐地。因为唐地的人多以烧土制陶为生,所以帝尧以唐为姓,并取陶唐为氏。
帝挚执政后,就把皇城从柏都迁移到了唐地的平地阳。
帝尧执政后,就开始向云霄和西王母学习管理人族的方法。
有一天,帝尧来请教云霄和西王母。
“见过老师,见过金母前辈,常言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又有言道:坐井观天,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我大哥挚成为人族共主后,深知身上的重任,最担心的是看不到人族的苦难,听不到人族的灾难,不知道两位师长是否有办法教我。”
面对帝尧的疑问,云霄自然有解决办法,那就是赐予他一些截教仙丹灵果,助帝尧早日证得大罗金仙。
但云霄也知道,赐丹之法只能帮助帝尧一人,无法帮助未来人族所有的帝王将相,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西王母。
“哈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主当然担心见不到族人的真实情况,听不到人族的真实意见,为什么不超越百官,亲自与百姓交流呢?”
这时,帝尧也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惯性思维,但他也是个果断的行动派,当天就在皇城门口设立了一个听取百姓意见的地方。
每隔三天,帝尧就身穿粗布衣衫,来到这里倾听民意,还在门外放置一面“谏鼓”,如果有人对他说或国家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敲鼓。
帝尧听到鼓声后就会立即接见,认真听取来访者的意见。
此外,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找到朝廷,帝尧让人在交通要道上设立了“诽谤木”,即埋下一棵木柱,旁边有人看守。
百姓无论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向看守的人陈述,如果愿意来皇城见帝尧,看守的人也会给予指引和帮助。
“广开言路”就是帝尧留给后世帝王宝贵的财富。
《五帝本纪》称赞他:“他爱民如天,智慧如神。听闻如天,观察如云。富贵而不骄,尊贵而不傲。能彰显纯德,以身作则。”
帝尧勤政爱民,曾对下属官员说:
“如果有一人挨饿,就是我挨饿;如果有一人受冻,就是我受冻;如果有一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正是由于他爱民的举动,使他在人族中的名声日益扩大。
帝尧虽然治理人族的功绩足以让他稳坐共主之位,但如果想成为人族五帝中的第三位,显然还不够。
于是云霄就去找西王母,商议为帝尧寻找功德的办法。
其实西王母早就为帝尧、帝舜和帝禹三人成道之事做好了准备,因此当云霄仙子来找她时,西王母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帝喾时期,人族决定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今天帝尧治世,他决定新的历法,而从前女娲制定的六合历法已有些不合时宜。”
女娲制定的洪荒历法已有万余年,斗转星移之下自然需要改变。
“师叔认为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新法?”
“天地人三才,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
“人族可以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演绎天地人三才历法,用天地人三才历法取代原来的六合历法,此举不仅能使人族的气运更加凝结,新的历法也更适合指导族人的生产和生活。”
帝尧得知两位师父希望他自己推动人族的新法后,立刻前往西王母处请教。
“启禀金母前辈,请问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
帝尧虽然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但从深处知道新的历法肯定比旧历法好。
因此,他对天地三才历法能否获取功德非常重视。
“天地分开之后,先有天然后有地,万物从气化为人。天皇伏羲治世时,后女娲顺风顺雨,夹日月而行。定天象,地仪,定干支以定日月。再以干支命名,定年份位置。”
“天干源于树木,强为阳;地支源于树之枝,弱为阴。从前盘古大神明了天地之道,通阴阳变化,始有三才。”
“初定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初定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但是!”
“天地初开,万物懵懂,无知无觉。阴阳平衡,天体始于北极,地势源于不全虚,日月五星皆拖牛之宿。”
“斗转星移,阴阳交替,每四万五千年,日月五星便有一次转换。因此,昔日历法今日不再适用。”
“今日共主可用这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来演化新法。”
西王母说到这里,帝尧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于是他迅速回到朝廷,召集官员一起研究天地三才新历。
因为之前的天干地支名称有些难读,帝尧便用各部首领的名字来代替以前的天干地支名称。
因此,十天干变成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变成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尧还将阴阳五行之法融合进了干支历法之中。
因此,天干又分为阴阳五行,即: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后来太乙金仙炼五气之时也有阴阳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