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女天皇的惊叹,大周真乃天朝上国!(4)
旬日后。
“殿下,请看。”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正恭敬道。
他身上穿着一件灰蒙蒙的麻布衣衫,容貌粗犷。
在他面前的则是杨易。
杨易穿着淡青色长衫,容貌俊秀,看起来干净利落。
他眉毛微微蹙起。
此时他们正站在一处码头,平静的湖面上静静停泊着一艘大船。
这船与其他的船只并不相同。
即便旁边的船只再庞大精致,也远远不如这艘来的惹眼。
因为面前的这艘船是钢铁制造的大船,船体用钢铁铸就,甲板上铺上厚实的木板,宽大的船只在湖面上纹丝不动。
即便是造出这艘船的船工,此时也被其浩大的气势所震慑。
如果之前有人在他们面前宣称可以用钢铁造船的话,他们一定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这艘船经由他们的手造出来,着实让他们震撼的不轻。
这颠覆了他们所有的认知,打破了木船的常规。
杨易甚至可以想象,钢铁制造的船只打破了他们一直所认知的界限,等到日后指不定会有更多的钢铁船出现。
杨易道:“上去看看。”
周围的船工连忙将梯子摆好。
这艘钢铁战舰让杨易颇为满意,船身通体钢制,内部的船舱和甲板则是采用了木版,船舱内则是装设了大型的蒸汽机。
这艘钢铁战舰的重量远远超出普通的木船,若是在海战的战场上出现,估计敌方的战舰要望风而遁。
毕竟,这样的钢铁战舰根本不需要任何花哨的攻击,光凭借船头就能将这些木船全部撞得支离破碎,即便是再坚固的木船碰上这全身钢铁,也是无能为力。
杨易站在甲板上,船很快启动。
蒸汽机嘈杂的声音响起。
庞大而沉重的船缓缓动了起来。
杨易站稳在甲板上,迎着吹过来的海风,以及天上炙热的阳光,不由得心旷神怡。
轰隆隆。
这艘钢铁战舰的速度并不慢,很快便驶出了这里的码头。
流线型的船身行驶在水面之上劈波斩浪,白色的浪花拍打,这艘战舰犹如沉睡着的巨兽开始咆哮。
杨易站在船上,他坐过许多艘船只,对于船的大概速度也有些了解,他脚下的蒸汽机船速度在标准线上,对于应用而言,已经是没什么问题了。
这艘钢铁战舰在水面上绕了一圈,随后回到码头。
杨易走下船,旁边的船工簇拥过来。
“殿下......”
杨易微微颔首,“此蒸汽机船已经达到了本王心中的标准,尔等立下了大功,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定当有赏。”
众人神色振奋,“多谢秦王殿下。”
这钢铁战舰与普通的战舰可是不一样,他们也费了不小的力气,其中消耗的心血不足以向外人道也。
马车上。
杨易与墨韵相对而坐。
墨韵抿嘴道:“夫君,这蒸汽钢铁船如何?”
两人面前的桌前放着两杯茶。
此时的天气极为炎热,马车内放了冰块降温。
杨易眉毛微微挑起,“耗资不小,不过定然是比普通的木船要强得多,无论有多坚固的木船在这艘钢铁舰面前都是虚妄,不过因为其造价太高,目前只能用在朝廷的水师上了,想要民用,还是得用普通的木船才行。”
墨韵点点头,钢铁是稀缺资源,即便是他们有铁矿,但是将铁锻造成钢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每艘钢铁战舰的价格不低,也只有朝廷的水师里面能配备了。
杨易笑了笑,“内燃机比蒸汽机的优势更多,等到内燃机发展起来,也就是取代蒸汽机在船上的应用,到时候速度将会更快,如此沉重的铁舰,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拿得出抵抗的水师。”
墨韵苦笑,“那装在船上的大炮岂不是无用了,光靠撞就能所向披靡。”
杨易摸了摸下巴,眼中带着笑意,“当然有用,除了大炮,还得在甲板上放上几挺重机枪,即便是有船能够冒着炮火冲到眼前,也会被重机枪打成筛子。虽然拿船直接撞更爽,但是钢铁战舰维修起来可是麻烦至极,而且每年都得好好保养才是,虽然烧钱,但是跟它的优点比起来又是不值一提了。”
墨韵眼睛眨了眨,虽然她对军事不了解,但是她也可以想象,这样坚不可摧的战舰,配备无敌的武器,行驶在海上简直是敌人的噩梦。
长安火车站。
这里的人流量极大,尤其是最近还有许多异族服饰的人出现在这里,金发,红发,黑发以及各种肤色,瞳孔的人都有。
这里的百姓已经见怪不怪,他们可是大周帝国首都长安的百姓,见多识广,区区几个外国人罢了,他们见得多了。
火车站的服务人员则是增派了人手,以防这里忙不过来。
在这里的岗位上的职员全部都是兢兢业业,毕竟这里是长安的火车站,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以及外国人,他们在火车站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代表了长安。
轰隆隆。
又是一列火车停下。
令人牙酸的刹车声,以及跃动的火星,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车厢打开。
两个长相有些相似的美人走了出来。
两女容貌绝艳,一人气质略微成熟,冷艳高贵,一人正值芳华,国色天香。
两人身后有许多侍卫跟随。
这些侍卫看其风格,便可知这是倭国的武士。
两女看着面前的场景,皆是啧啧称奇。
阿倍皇女来过长安,对长安的日新月异深感震惊,鸬野赞良则是在多年之前来过大唐,此时心中的震撼不比阿倍皇女来的低。
周围新奇的一切都叫两人暗自咂舌。
而周围的百姓则是一脸淡然,可见这样神奇的火车在大周并不如何稀奇,甚至已经发展到了百姓人人皆可使用的地步。
许久......
鸬野赞良叹了口气,“大周真乃天朝上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