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运河,《永乐大典》
................
【朱棣的功绩还有浚通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联系和发展。】
【大运河于隋朝修建,当时是以洛阳为中心几乎是绕了一个半圆形的大弯,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几乎没什么作用。】
【元代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开凿,南北大体取直,不再绕道洛阳,但是当时的大运河并没有全线通航。】
【故“终元之世,海运居多”。】
【洪武二十四年,因黄河决口南灌,大运河几乎全部停航。】
【直到朱棣命宋礼通会通河,兼治黄河,陈宣开凿清江浦,京杭大运河这才真正的得以全线贯通。】
【自此以后,大运河才真的成为了一条繁忙的水道。】
【南方的粮饷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的输往北方,海运遂罢不用。】
【在运河两岸,陆续兴起了像淮安、济宁、临清等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全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华夏人常以长城、大运河而感到自豪。】
【大运河真正推动了全国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朱棣做出了极为伟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
...................
“华夏人常以长城、大运河而感到自豪。”
大秦位面。
祖龙望着这句话,怔怔出神。
半晌过后,祖龙方才如释重负般的仰天一叹。
“还是后世人懂朕...还是后世人懂朕啊!”
祖龙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这些年来。
儒生们都拿他修筑长城、移民戍边骂他是个暴君。
就连自己的最看重的亲儿子都和自己站到了对立面,根本不懂自己的心思。
天下人不懂他的心思,自己的儿子也不懂,祖龙的心底何尝没有委屈?
而如今。
当看到后世之人将‘长城’和‘自豪’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时,祖龙的心里多了一分被认同的欣慰。
他终于可以确定,自己所坚持的事,是正确的。
或许现在有人骂他,说他是在浪费国力民生。
但祖龙相信,他修筑长城一定是利在千秋。
与此同时,一旁的扶苏则陷入到了凌乱当中,难道自己当真错了吗?
“朕修筑长城,乃是为了抵御匈奴,为的是保护大秦不被侵犯,使我大秦国祚万年,扶苏,现在你可知错?”
望着扶苏那疑惑懊悔的目光,祖龙心中一阵畅快。
扶苏咬了咬嘴唇,却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道:
“父皇,如今大秦刚刚平定六国,天下刚刚经历数百年的战争,正是该休养生息的好时候,然而如今百姓被繁重的赋税压垮,儿臣实在担心长久以往,天下恐怕会有反事。”
扶苏劝道:“父皇,百姓们的统一理念尚未形成,如果朝廷逼迫太甚,天下皆反,顷刻之便又是一场大变!”
“您难道想看到大秦再次二世而亡吗!”
如果换成先前的祖龙,此刻肯定会被扶苏的话激怒,会对他感到失望,认为他不懂自己,认为他是在挑战自己的威严。
可自从天幕出现以后,得知大秦二世而亡后,如今的祖龙多了几分冷静。
他不断思考着扶苏的话,反思着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其实祖龙也很无奈。
他没有任何前例可参照,很多事情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他修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也为了给儿孙们留下一个安定的基本盘。
他不求后世儿孙能够开疆拓土,只希望儿孙能够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天下,护大秦国祚万年。
可如今看来,自己似乎错了。
因为后世无论是大唐还是大明,他们的疆域都要比自己一手建立的大秦辽阔的多。
如此一来,大秦如今修筑的长城岂不是无用?
而且与故步自封,偏安一隅相比,貌似开疆拓土,正面予以外敌迎头痛击才是正确的做法。
天幕的出现,打破了祖龙很多固有认知,现在的他是越想越乱,都快拿不定主意了。
沉吟片刻,祖龙再度抬头望向天幕。
他有种感觉。
也许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能保佑大秦不朽的办法,就在天幕当中。
...................
与此同时。
隋炀帝位面。
在杨广一系列骚操作下,隋朝的百姓已是不堪重负,国内到处揭竿而起。
看着接二连三的告急战报,杨广怒从心起,指着天幕骂道:“朕登基之时,曾夸下海口,要功盖万世!”
“朕这些年,行儒,办道,倡佛,兴科举,迎东都,开运河,筑长城......”
“朕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些天下贱民,为何反朕!”
“朕让他们活,朕给他们饭吃,他们为什么要反朕!”
宣泄一通后,杨广颓然的望了眼身后的皇帝宝座,掩面抽泣道:
“难道我大隋,也要落得和大秦一样二世而亡的下场吗?”
...................
【关于朱棣的功绩,最后啊还要说下发展学术文化方面。】
【在学术文化方面,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典》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
PS:
求一下数据!
恳请各位大佬投投鲜花,投投评价票,给小作者一点动力,小作者感激不尽!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