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400章 公孙渊反叛被杀

  公元238年的一个春天,明帝把司马懿大佬从长安叫回来,甩手就给了他四万大军,说:

  “去,给我把辽东那小子揍一顿!”

  可是呢,有些朝里的大臣们就开始嘀咕了:

  “四万人马,这得烧多少钱啊?”

  明帝一听就笑了:

  “咱们要去四千里外干架,得靠实力啊,别老盯着那些小钱儿。”

  然后呢,明帝就问司马懿:

  “你说那公孙渊,会怎么应对你呢?”

  司马懿摸了摸下巴,想了一会儿,说:

  “那公孙渊要是聪明点,直接弃城跑路,这才是上策;要是他守辽东跟我干,那算是中策;要是傻乎乎地死守襄平,那他就等着被我活捉吧!”

  明帝又问:“那你觉得他会选哪条路?”

  司马懿笑了:

  “真正聪明的人,会权衡利弊,但公孙渊那智商,咳咳,有点悬。他估计觉得我们孤军深入,撑不久,所以可能会先在辽水跟我们玩儿一下,然后退到襄平去。”

  明帝还好奇地问:

  “那你觉得这次出征,要多久?”

  司马懿轻松地回答:

  “走路,打架,回家各要一百天,再躺平六十天,一年就搞定了!”

  这公孙渊啊,一听到司马懿带大军杀过来了,吓得赶紧派人去吴国求救,还顺便向吴国称臣。

  吴国那边有的人就不爽了,想干掉这使者,但羊衜这哥们儿就说了:

  “别啊,别为了一时爽就杀人,不值得。

  咱们不如好酒好肉招待他,然后偷偷派兵去帮公孙渊。

  要是魏国打输了,咱们远道去救,那跟远方的夷族就结下梁子了,这也算是牛气冲天。

  要是两边打得火热,咱们就趁机去抢他几个边陲小镇,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吴主听了,拍手叫好,于是开始召集大军,并跟公孙渊的使者说:

  “你回去等消息,咱们一定帮忙。”

  还特意调侃了一句:

  “司马懿那老家伙,我真是替你们捏把汗啊!”

  再说回明帝这边儿,他问护军将军蒋济:

  “你说孙权那老狐狸,会不会真去救辽东?”

  蒋济笑了笑,说:

  “孙权他知道咱们防备得严严实实的,去了也没好处。

  派大军去,他力量不够;派小股部队去,又没啥用。

  就算是他亲儿子,亲兄弟在那儿,他都不一定去,更别说是个外地人,以前还跟咱们有过节。

  他现在说要去救,估计就是想骗骗辽东的使者,让咱们慌张。

  要是咱们打不下来辽东,他希望公孙渊能向他投降。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咱们在那儿卡住了,久久不能决战,孙权那老狐狸,或许真会趁机派兵来偷袭,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最后啊,明帝还逗趣地问吏部尚书卢毓:

  “你觉得谁能当司徒啊?”

  卢毓就推荐了个叫管宁的处士。

  明帝没听他的,又问有没有其他人选。

  卢毓说:

  “老实厚道的是太中大夫韩暨,耿直高洁的是司隶校尉崔林,忠心耿耿的是太常常林。”

  于是啊,在二月癸卯日那天,明帝就任命了韩暨为司徒。

  哎呀,汉主这次可是搞了个大新闻啊,竟然把前皇后的妹妹张氏册立为皇后了。

  为啥,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她是张飞的二女儿,张飞的媳妇姓夏侯,曹操也姓夏侯。

  同时呢,也没忘了立王贵人的儿子,刘璿为皇太子,刘瑶为安定王,这操作,真是六六六啊!

  这蜀国有个大司农,叫孟光,河南人,他特别好奇太子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咋样,于是就去找秘书郎郤正八卦一下。

  郤正就夸了这太子一番:

  “这太子可是个乖乖仔,对父母恭敬得不得了,日日夜夜勤奋学习,跟古代世子有得一拼。

  对待手下人也是超级nice,举止行为,都散发着仁义和宽恕的气息。”

  孟光听了点点头,说:

  “这些啊,都是大家子弟的标配啦。

  但,我现在超想知道,这太子的智商和权谋手段如何?”

  郤正琢磨了一下,回答得挺含蓄:

  “作为世子,最重要的就是继承老爸的遗志,让父母开心啦。

  不能乱来,所以智商和计谋都得藏在心里,顺应时势发挥才行。

  这些是否具备,谁又能预知呢?”

  孟光一听,就知道郤正讲话太谨慎,于是他就放飞自我了:

  “我就喜欢有啥说啥,不拐弯抹角。

  现在这天下还乱糟糟的呢,智谋可是重中之重。

  这智谋啊,是天生的,强求不来。

  太子读书,哪能像我们这样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呢?

  他得在实用上下功夫才行。”

  郤正一听,觉得孟光这话挺有道理的,默默给他点了个赞。

  哦对了,顺便说一句,这郤正还是郤俭的孙子辈儿呢。

  咱们再看看吴国那边儿,他们开始搞大动作了,竟然铸造出了能当一千用的大钱!

  哇塞,这手笔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时间飞逝,到了夏季四月庚子日,南乡恭侯韩暨跟大家说拜拜了,魏国也趁机在庚戌日大赦天下。

  六月里,司马懿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辽东。

  公孙渊这家伙,派了大将军卑衍、杨祚带着一堆步兵、骑兵,驻扎在辽隧,还挖了个长达二十多里的壕沟,来抵挡魏军。

  魏军的将领们看着这架势,都想着直接攻城算了。

  但司马懿这老狐狸多聪明啊,他说:

  “敌人这么缩着不出战,就是想把我们耗死。

  我们现在去打他们,岂不是正中下怀?

  再说他们主力都在这儿了,老窝肯定空虚。

  我们直接去打襄平,一定能搞定。”

  于是呢,司马懿就搞了个声东击西,假装要向南方出动。

  卑衍等人一看,哎呀妈呀,大事不妙啊,赶紧带着精锐部队跟上去。

  可司马懿呢,他偷偷率军渡过辽河,向北挺进,直接去打襄平了。

  卑衍等人一回头,发现自己被耍了,吓得连夜撤回。

  等到魏军各路大军齐聚首山,公孙渊又命令卑衍等人迎战。

  司马懿毫不留情地迎头痛击,把卑衍打得落花流水,然后进军把襄平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下子,公孙渊可是哭都哭不出来了。

  秋天的七月,雨下得跟泼水似的,整整一个多月没停过。

  辽河的水,都涨得跟开水一样,咕嘟咕嘟冒泡。

  运粮的船队,直接从辽口一路飙车,到了城下,雨水还继续肆虐,平地里的水,都深到好几尺了。

  魏国的将士们一看,这都啥情况啊,纷纷表示要不要挪个窝。

  可司马懿大将军一声令下:“谁敢再提迁营,我就让他见见血!”

  结果有个叫张静的都督令史,这哥们儿不信邪,非要跟司马懿叫板,结果呢?

  直接被砍了头,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军心一下子就稳了。

  敌军看着水势汹涌,却跟没事人一样,继续砍柴,放牧。

  将领们看着敌军这么悠闲,都想去捡点便宜,可司马懿就是不让。

  有个叫陈珪的司马就不明白了,问司马懿:

  “想当年咱们攻打上庸,那可是八路大军一起上,没日没夜地干,十六天就拿下了坚城,还砍了孟达。

  现在咱们大老远跑来,咋就这么闲呢?

  我脑袋里全是问号。”

  司马懿就说了:

  “孟达虽然兵少,但粮食够他吃一年的;咱们人多,粮食却不够一个月。

  你想想,一个月打一年,能不急吗?

  现在情况变了,敌军人多势众,咱们人少,但他们饿得嗷嗷叫,咱们吃得满嘴流油。

  再说这雨下得这么大,想快也快不起来啊。

  咱们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我就不怕他们打,就怕他们跑了。

  现在他们粮食快见底了,咱们还没把他们围死,要是去抢他们的牛马,抄他们的樵夫,那岂不是逼他们开溜吗?

  打仗啊,得会玩心眼儿,得随机应变。

  他们现在虽然人多,雨大,又饿又慌,但就是不投降,咱们得装得怂一点,让他们放松警惕。

  要是为了点小利益,就把他们吓跑了,那岂不是亏到姥姥家了。”

  朝廷那边听说大军被雨淋了,都想撤军了。可明帝说:

  “司马懿这货,能在危难时刻稳住阵脚,抓住公孙渊那是指日可待。”

  后来啊,公孙渊造反的时候,他的将军纶直、贾范等人,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可他就是不听,还把人家都干掉了。

  司马懿知道后,就给纶直等人扫墓,还善待他们的后代,连公孙渊的叔父恭都被他放了。

  那些想回老家的中原人,司马懿也都让他们随便回去。

  然后呢,就带着大军回家了。

  等到雨停了,司马懿就马上开干,把包围圈缩得更紧了。

  又是堆土山,挖地道,又是用各种家伙日夜不停地攻城。

  那箭和石头啊,跟雨点似的往下砸。

  公孙渊那边就惨了,粮食吃光了,人饿得连饭都吃不上了,甚至开始人吃人,死了好多人。

  他的部将杨祚等人,也都投降了。

  八月的时候,公孙渊派了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来求和,说只要同意撤军,他们君臣都愿意束手就擒。

  可司马懿呢,直接下令把这两个使者给砍了,然后给公孙渊写了封信:

  “楚国和郑国虽然地位差不多,但郑伯还得光着膀子,牵着羊,投降呢。

  我是天子的上公,你俩想让我撤军后再投降,这合礼数吗?

  这俩老头儿肯定是老糊涂了,传错话了,我已经把他俩给宰了。

  你要是真想投降,就换个明白点儿的年轻人来谈吧。”

  公孙渊后来又派了个侍中卫演,来请求送人质,并约定投降日期。

  司马懿跟他说:

  “打仗这事儿啊,其实就五条原则: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守不住就跑。

  剩下的啊,就只有投降和等死了。

  你看你家主公啊,他又不肯投降,那不就是等死吗?

  还送人质干啥呢?”

  最后啊,在壬午日那天,襄平城终于被攻破了。

  公孙渊和他儿子公孙脩,带着几百骑兵,从东南方向突围逃跑,可惜啊,被魏军追上,在梁水河边给斩了。

  司马懿进了襄平城后啊,那可真是大开杀戒啊,杀了七千多个官吏、士兵和老百姓,还把他们的尸体堆成了小山。

  这么一来啊,辽东、带方、乐浪、玄菟这四个郡就都被搞定了。

  想当年,公孙渊这哥们儿想造反,可是他的小弟们,像纶直、贾范这些将军啊,都劝他:

  “渊哥啊,你这样做真的不行啊,咱们不能轻易反叛啊!”

  但这公孙渊呢,就是不听,还把这几个忠心的小弟给干掉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司马懿的耳朵里。

  司马懿这老大哥怎么做的呢?

  他可是个讲究人,直接给纶直他们,堆了个高高的坟墓,还把他们家小孩子都提拔了一把,真是忠义的人有好报啊!

  而且呢,他还把公孙渊的叔父公孙恭,从牢房里放出来了。

  那些想回家的中原小伙伴们,司马懿也都大方地挥手,让他们回去,然后自己带着小弟们回朝去了。

  现在来说说孙权那老大哥。

  孙权啊,以前就是个打虏将军,在吴地混的时候呢,娶了个吴郡的妹纸徐氏。

  可是呢,他儿子孙登的生母啊,其实出身不咋地,孙权就让徐氏来带他。

  但这徐氏啊,是个吃醋大王,所以后来孙权就不咋待见她了。

  等到孙权搬家向西的时候呢,徐氏就被留在了吴郡,相当于是被甩了。

  那时候啊,后宫里最得宠的是临淮的步夫人,孙权啊,就想立她为皇后。

  可是啊,那些大臣们就叽叽喳喳的,都说应该立徐氏。

  孙权这一纠结就是十几年,也没个结果。

  最后步夫人走了,大臣们又嚷嚷着,要追封她为皇后,徐氏呢,最后啥也没捞到,就在吴郡孤独终老了。

  咱们还得说公孙渊这事儿。

  当初啊,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作为人质住在洛阳。

  公孙渊还没反叛的时候呢,公孙晃就老是报告说,公孙渊有情况,想让魏国出兵干他。

  等到公孙渊真的想造反了,明帝却不忍心把公孙晃在街市上砍了,想在牢房里解决他。

  可是啊,廷尉高柔就上书说:

  “我听说公孙晃以前挺乖的,还揭发过公孙渊的坏心思,他虽然和公孙渊一家,但看他那么乖,还是可以放他一马的。”

  他还举了一堆历史上的好人好事来劝明帝。

  可是啊,明帝就是不听,最后还是派人,给公孙晃送去了毒酒和金屑,让他在家里自己解决了。

  九月里啊,吴国改了年号为赤乌,步夫人也走了,孙权那边儿也是麻烦不断啊。

  咱们再回到魏国这边儿,公孙渊这事儿啊,也算是翻篇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