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贯钱粮食酿造而成的酒拍卖了二十万贯,成功的说服李二在银行设立税收的专用账户,本来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秦墨完全高兴不起来。
他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忽视了对大唐经济理论的改变。
魏征和戴胄都是大唐的精英,他们都是这样的想法,其他人可想而知。
这让秦墨有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他早已知道会遇见这种情况,既然发现了问题就马上去改变。
从醉仙楼离开之后,秦墨除了第二天去银行办理纳税和给朝廷开通纳税账户的事情外,就完全缩在秦府,就连中科院也都不去了。
马周虽然授官了,但是早已有替代的老师,不用秦墨自己出马了。
秦墨躲在秦府,不眠不休的从网络上查找着关于经济学的理论,一连三天,大门不出,删删减减,终于完成了适合唐朝的经济学理论,书名就是《经济学》。
抄好书籍之后,秦墨马上去到老阴货的府上,找到他。
“秦墨,你怎地如此憔悴?”老阴货看到秦墨形容枯槁,感到很意外,“有什么事说来让老夫听听,看是否能够帮忙。”
秦墨一向是以足智多谋著称,即使是朝廷大臣焦头烂额的问题,到了他这里也是迎刃而解,现在看他这模样,似乎是遇见了极大难题。
秦墨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些纸,“麻烦长孙伯伯帮我把此书印刷成册,要一千份。”
当初为了避免五姓七望把苗头直接对向他,于是就隐藏在了幕后,除了有数的几个人,没人知道秦墨在印书坊有份子。
印书坊的管事和工匠都不认识他,所以只好来找老阴货,让他帮忙。
“《经济学》?”老阴货接过来,翻开之后,立即眼睛一亮,“妙!实在是太妙了。”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涉及到国家,个人等各个层面。
“这《经济学》一书足以开宗立派。”老阴货赞叹道,“以前许多未解之处,读过此书之后真是豁然开朗。”
秦墨笑而不语,这是无数后人的智慧,怎么会不厉害。
“此事就劳烦长孙伯伯了。”秦墨笑道。
“朝廷诸公皆应精读此书。”老阴货点头,“某马上命印书坊连夜赶制此书。”
有了老阴货开口支持,秦墨就知道事情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此时的老阴货是尚书省尚书兼吏部尚书,名副其实的宰相。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老阴货家里的管事就拉了整整一车的书籍来到秦府。
秦墨也不搬进去,直接拉到了皇宫,求见李二。
丽正殿。
秦墨见到了李二,“陛下,我的《经济学》已经写好,请陛下一观。”
秦墨把一本《经济学》给李二。
李二开始翻看起来,越看越兴奋,等一本书看完,整个人已经是忍不住在丽正殿里走来走去,“此书无比精妙,实乃治国良策,百官皆应熟读。”
对于管理国家,李二是没有完整的理论的,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靠圣人著作治国是不靠谱的,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些。
而秦墨的经济学却是阐述了该如何治国的理论,并不止是论述商业的重要性。
使李二感到无比的震惊,此前的不解,都已明朗,对于应该怎么治理国家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了这《经济学》,治理国家易如反掌矣。”李二兴奋得面色发红。
秦墨提议道,“陛下可将此书印发天下,并在科举之中加进去。”
“善!”李二满意的点头,“在朕看来,科举考试,不管是儒学,还是算学,还是你的科学都比不过此书重要,马上增加印发,朕要让百官都要看到。”
科学也好,儒学也罢都不能让士子领悟到治国安邦之法,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实用性并不是很强。
这不是大唐科举才有的毛病,而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而经济学一书横空出世,却让这一切有了根本性的逆转。
至于孰重孰轻,秦墨无意和李二讨论,反正都有利于实施他的计划就对了。
“陛下,我拉了一马车过来,就在宫外。”秦墨笑道。
“马上送进来。”李二吩咐后,太监马上就去把书抬进来,足有三百多本。
第二日早朝,李二什么事都不让上奏,就把《经济学》一书分发给诸位大臣。
“朕新得一书,名为《经济学》,乃是经世济民之学,可谓是治国安邦之良策,现请诸位爱卿一观。”
随着黄门太监把书发下去,大臣们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能够得到皇帝如此之高的评价,让他们忍不住阅读。
当朝臣们看到书里的内容时,皆是惊为神作。
“蓝田候果然有济世安民之才,老夫佩服得五体投地。”魏征忍不住赞叹,他本以为秦墨会重点辩解商业的重要性的,但却没有,《经济学》一书重点阐述的经济的原理和治理国家。
虽然其中也有阐述商业,税收等方面内容,但并不是重点,尤其是书中对商人的论述,引用了老马对资本家的论述,让魏征眼界大开。
商业要大力发展,但必须要在掌控的范围之内,秦墨在书中阐述了商业立法的意见。
《经济学》一书,不但阐述了经济原理,更结合治理国家来展开论述,让大臣们茅塞顿开,原来国家要这样治理,原来社会是这样的。
“此书乃是蓝田候所著?”大臣们震惊了。
朝会后,《经济学》风靡长安,一书难求,颇有洛阳纸贵的节奏,而秦墨也是被称赞有经世济民之才,颇有开宗立派,成宗做祖的节奏。
魏征和戴胄更是跑来秦府向秦墨请教不懂之处,秦墨当然是不吝指点。
一切都往着好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