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时期,也就是神农尝百草、用草药为人治病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海胖的孩子,为了给久卧在床的父母治病,便开始四处寻找草药。
有一天,在长白山,他遇到了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药农,并向他请教有关草药的事情。经过老人指点,他找到了一种名为“黄参”的草药,用它粗大的根切片煮汤,本以为可以治愈他的父母的病。然而,他在找到的黄参草中,根虽然很多,却非常细小,根本无法切片煮汤。
于是,他又去找那位白发长须的老药农,问他哪里能找到粗大的黄参草根?老药农笑着告诉他,只有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黄参才有这么粗壮的根,而且年代越久药效越好。海胖明白了,就开始寻找千年的黄参,然而,他在兴安岭找遍了整个地方,也没有找到那种老药农所说的黄参。
有一天,长白山突然气温骤降,狂风大作,雪花纷飞。海胖终于在悬崖边找到了那棵多年以来一直牵挂的黄参草。他兴奋地抓住黄参草,却忘了正在险境中的亲人,结果不慎跌落悬崖昏迷不醒,很快被大雪覆盖,不久就被冻成了冰人。
海胖的灵魂在山上飘荡,他紧紧抱着黄参草,再次找到了那位白发长须的老药农,请求他将这棵黄参草送给他的父母。老药农被海胖深深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老药农来到悬崖下,找到了那棵高大无比的黄参草,仔细一看,草根上带着两个金色的“娃娃”,仔细一看,竟是两个娃娃脸,还有胳膊和腿;再仔细一看,还能分辨出一男一女,那男娃娃的模样与海胖一模一样。老药农知道,这棵黄参草是海胖孝顺父母幻化而来的,因此又给它取名“人参”。
“现在人们称人参为‘黄参’、‘海胖’、‘地精’等,就是由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的。”竹子谦说。
“哦,我懂了。”金坨说,“竹神医是要把眼前这么多的冰人点化成‘人参’。”
“不错。”竹子谦说,“其实,这些瓦特萨尔国士兵前世也是秦岭原始森林里的飞禽走兽。现在我要让他们重新回到山林,转世为‘人参’,造福后人。”
“这样好!”霍四海说,“让这么多的冰人都变成‘不老人参’,从此长白山到处都有上好的‘百草之王’,大家吃了就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竹子谦说完,站在高山之巅,向长白山深深鞠了三个躬。接着双手一挥,地上数万冰人立刻全部化为气体,随风飘散在空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众人默默地望着这片空荡荡的雪地,感叹一番,便想到胜利在望。霍四海又提起刚才的话题,问武氏三侠是否要和他们一起回中原。武崇绥考虑到自己还有很多大事未了,又担心山上的孩子们,决定独自一人返回拉拉山。武崇侠和金武阳听后,也拒绝了霍四海和李孝谦的好意,决定跟随武崇绥一起去。
霍四海等人也不勉强,直接乘坐“如意羽”返回霍家堡。
再说武氏三侠在霍四海离开后,一同飞向燕山之巅。武崇绥考虑到以后生活将会非常艰苦,担心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难以承受,便对金武阳说:“武阳,我们即将进入中原,你将我们送到这里就可以,快回去武阳宫吧。”
“你不再需要我了吗,姐姐?”金武阳几乎哭了出来,“姐姐,你最好还是留我,我还能回来吗?”
武崇侠也觉得这样不太合适,说道:“姐姐,武阳公主不能回去。瓦特萨尔四煞不会放过她的。如果回去,又会遭到暗算,谁来救她?”
“但是,我们以后的日子将会非常艰难,我怕武阳受不了。”武崇绥十分担忧地说。
“我不怕吃苦,只要和姐姐在一起,什么都不怕。”金武阳含泪坚定地说。
武崇绥看着心疼不已,只好答应,但心中已经做好准备,要好好照顾她,尽量不让她受太多苦。
武氏三侠飞身下燕山,很快到了拉拉山,却发现拉拉山上一片萧条,昔日的热闹与辉煌已不复存在。
武崇绥在山下找到附近的一位老者了解情况。这里的老弱病残都曾得到过拉拉山孩子们的帮助,都知道武崇绥,称他是杀富济贫、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没想到今天见到武崇绥,老者竟然哭了起来,话都说不出口,最后从老者的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得知,山上孩子们被一位道长带走,带到西华山去做苦力。
实际上,老者是把仙鹤说无人牵领的意思告诉孩子们“苦练本领”中的“苦练”误解成了“苦力”。武崇绥一听道长要把他那么多弟弟妹妹们带走做苦力,顿时怒不可遏,带着武崇侠和金武阳直奔华山方向而去,一定要把孩子们带回来。
话说仙鹤说无人牵领的道长收用了拉拉山的24个女孩和84个男孩,共108个不同年龄的孤儿,一路向西前往华山。
因为这些孩子都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加上又是在拉拉山上受伤滚爬过来的,经历了风雨的磨炼,所以一路上日行夜宿也很顺利。
然而,没过几天,孩子们身上携带的食物就吃光了。没有牵领的道长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个大孩子带领,分散到各地乞讨食物,并给他们立下了规矩: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允许偷窃、抢劫或做坏事;无论得到什么食物都要大家分享;每天太阳落山前必须到指定地点集合,向没有牵领的道长报告,不得缺一人,同时所有小组还要汇报一天的情况。之后,大家一起享用没有牵领的道长为大家准备的丰盛晚餐。
没过几天,有几个孩子在路上饿得很难受。其中一个孩子坐在地上说:“现在能吃上晚饭该有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说:“仙鹤爷爷能做出这么好吃的晚饭,为什么不在早餐和午餐时做呢?”
孩子们都叫没有牵领的道长为“仙鹤爷爷”。
“一定是仙鹤爷爷没有足够的粮食。每天只能做一顿晚饭。”一个稍大的孩子说。
“可是,我怎么没见过仙鹤爷爷藏粮食的地方呢?老大,你见过仙鹤爷爷把粮食藏在哪里吗?”一个小孩子问带头的大孩子。
这话引起了大家激烈的争论。其中老大觉得这事很奇怪,他从未见过粮食,但仙鹤爷爷的粮食到底藏在哪里呢?每天晚上还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决定调查清楚,于是立即偷偷回到营地寻找粮食。
然而,他一到营地,发现有很多大人在那里工作,男女老少几十个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很明显是在为他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旁边的人在讨论:“戏弄县令,今天的饭菜要变成什么花样呢?”
没有牵领的道长笑着说:“今天是腊月初八,应该喝腊八粥。”
“哈哈!我们知道今天戏弄县令要给孩子们喝腊八粥,所以大家都带来了什么?”大家纷纷从口袋里掏出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龙眼以及各种豆类,包括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原来仙鹤爷爷的粮食是别人送来的。”一个小孩子低声说。
“可是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从未见过他们。”一个小孩子表达了疑惑。
“我一直觉得这些人有些古怪。”
“我也觉得奇怪,但肯定是好人。”
“废话,给我们做饭的是好人!”
“闭嘴!不要说话。”另一个孩子提醒道。
接着,孩子们看到大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开始紧张忙碌起来。不久,一大锅香气扑鼻的腊八粥就做好了,但那些大人们一个个向仙鹤爷爷告辞后,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大鸟飞走了。
孩子们看在眼里,惊呆了!原来每天晚上丰盛的晚餐就是这样来的!大家都躺倒在地,不敢抬头看天,生怕被天空中的大鸟看见。估计大鸟都飞远了,他们才悄悄从地上爬起来,迅速离开营地,直到深夜才回家,就像没事一样,静静地享受着那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
过了几天,没有牵领的道长带着孩子们来到黄河南岸平湖县西部的平镇定居。平镇与东平镇之间有东平湖相隔,两镇隔湖相望,民风截然不同。东平镇十分宁静祥和,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而西平镇则十分繁华复杂,大小官员频繁往来,再加上镇上有县衙,差役经常骚扰百姓,使得民众苦不堪言。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分头外出乞讨,晚上回来时,有个孩子讲了一个让大家笑喷的故事。他说镇上有个大财主家里有喜事,连续三天施粥。恰好这时镇上来了一位外地乞丐,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但他不懂财主施粥的规矩,三天都没有喝上一口粥。
第一天,他懒洋洋地赶到财主家门口时,队伍已经排得很长,轮到他时,粥刚好没了;第二天,他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就到了财主门口,排在第一位,结果财主从队尾开始施粥,轮到他时,粥又没了;第三天,他早早躲到一边,等队伍推进一半时,他迅速跑过去排在中间,心想无论如何今天都能喝上粥,没想到财主从队伍两头向中间泼粥,轮到他时,粥又没了。
孩子们正笑得前仰后合时,没有牵领的道长却非常严肃地问那个讲故事的孩子,这个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有几个孩子收敛笑容,七嘴八舌地说:“今天早上,我们刚出门就遇到一位和尚,他告诉我们镇上的财主家生了双胞胎儿子,正在东头施粥,让我们赶快过去。”
“可是我们到那里时,粥早就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