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第八章 吴次尾的故事(上)

  吴次尾陈贞慧、二人是复社著名的白骨精,也是《桃花扇》的人物,在此简单逐一介绍。

  吴次尾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名字――吴应箕。

  吴应箕是“四公子”的朋友,不过未能列名“四公子”。单论个人口碑,吴应箕方方面面都不比“四公子”差,史书评价其“德才双备,文武全才”,四库全书的总编纂袁枚更是称赞吴应箕为“完人”。一个没有官身、没有文凭的秀才、竟然做到了文体两开花,并且修炼了全身毫无破绽的金刚不坏之体,让后世一群高官崇拜,可见其实在是个人物。

  吴应箕没有入选“明末四公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成分不对,四公子成分全是官僚,而吴应箕的成分是中农。二是吴应箕的年龄略长于四公子,大个十来岁。对此,有人为吴应箕鸣不平,在四公子外又列了个响亮的荣誉称号――“明末五秀才”,即四公子加吴应箕共五个人,并且把吴应箕排在了首位,压倒其他四人。

  吴应箕有三种身份。

  首先是侠士、义士。这与吴应箕的家庭出身不无关系。吴应箕爷爷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人,给常为村里的小庙写对联,给镇上举办的农村文化活动题字,在县里的书协文协当嘉宾。而吴应箕的父亲则视书本为仇敌,成天游手好闲聚众斗殴,路见不平一声吼。吴应箕同时继承了二位先辈的光荣传统,既要文斗又要武斗,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性豪放,喜交游”,文武双全,文化流氓。更难得的是吴应箕有一副侠义心肠,在东林与阉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刻,在大量体面人有意跟东林划清界线撇清关系时,吴应箕毫不发怵向阉党叫板,为东林站台,经常到监狱中探望东林重犯,跟这些重犯称兄道弟,神经大条,哥们义气非常重。

  吴应箕还是学士、文士。他小时成绩不错,名列前茅,受到周围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的认可,不过考举人时出了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他的老师。吴应箕的老师是他的亲娘舅――一位位高权重但仍认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老愤青,后文将要提到。娘舅对吴应箕青眼有加,倾囊相授,将他的满腹才华传给了吴应箕,同时传授的还有满满的负能量,成功将吴应箕带到了沟里。在舅舅的指导下,吴应箕变成了舅舅的升级版,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才华横溢和性格偏激都远超娘舅,体现在生活中是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体现在作文上是才思敏捷,激昂犀利。有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才思超过舅舅可以有没毛病,偏激极端超过舅舅则只能让人呵呵了;也有人认为这是必须的,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如没有舅舅,吴应箕不会有什么成就,泯然众人是迟早的事。

  眼见外甥像舅,吴应箕的舅舅很有成就感,不过吴应箕的母亲却是醉了。天下的母亲大都一样,相对于希望儿子出人头地成就满满,更多希望则是孩子们快乐和平安,因此吴母对吴应箕的所作所以感到自豪同时,更多的还是担心,只怕哪天吴应箕出个什么事。每每想起吴应箕像他舅舅,吴母都会犯心绞痛,上辈子作了什么孽,摊上了这么个不省心的弟弟也罢了,还让弟弟带坏了儿子,没见过这种坑外甥和坑姐姐的。

  吴母的担心很快应验了。在举人考试时,吴应箕将从舅舅那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满腔激情诉诸笔端。结果与大家想象的一样,文章既不合主流审美,正能量严重不足,更因为锋芒毕露不符合中庸标准入不了阅卷老师的法眼,被判不合格。

  这点不意外,政府需要的人才必须思想与政府高度统一,像吴舅教出来的只能是祖安文科状元。不过没关系,吴舅也不是管杀不管埋,对吴应箕的失利早有预料并且熬好了一大锅心灵鸡汤:自古天妒英才,风流灵巧招成怨,妆成每被秋娘妒;失败是伟人的必备经历,挫折是心智成长的最佳养分;没有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人生没有遗憾才是最大的遗憾;天降大任与斯人前必先苦其心志;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等。吴舅将鸡汤大碗大碗亲手喂给吴应箕喝下,等其完全消化吸收后才肯离去。

  很快吴应箕走出了考试的阴影,满怀信心,愈挫愈勇,愈战愈强,更加发愤努力苦读书,三年我们考场再会。

  三年后,出于同样的原因,吴应箕又落第了。

  接下来的日子乏善可陈,吴应箕一直在落第――喝鸡汤――学习――考试――落第的往复中枯燥乏味的单曲循环。

  此事带来了两个后果。

  一是吴应箕成才了。这些年来,考上举人已经为吴应箕的执念,魂里梦里都是它,不达目的不罢休,只顾低头走路不顾抬头看线,一门心思想着考,连为什么要考都懒的去想了。考试的目的什么?是当官。当官要趁早,越早当官越有前途,越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越招上级喜欢、越容易受提拔然后当更大的官,年龄是干部提拔的主要指标,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基本要求,没有哪个干部喜欢手下做事的是一堆老头子。而这时的吴应箕已经年过半百,错过了当官和成名的黄金时期,即使考上了举人当了官,在官场上也不会再有什么前途。不过这些都不在吴应箕的考虑范围,死狗记住一条道,没有为什么,就是要学习,就是要考试,就是要考上。可以想象,一个天分极高的学习型人才,长期进行高强度的填鸭式应试学习,并且从呱呱坠地到头发花白五十年来从不放弃从不间断,可以想象他的知识积累会达到如何一个惊人程度,可以说吴应箕已成为一个装满数据的大容量移动硬盘,史称其“罗九经二十一史于胸中,洞悉古今兴亡顺逆之路,人材之邪正、国事之得失了如指掌”。这个评价太高了,别说是秀才,便是举人、进士、甚至是状元也未必能够。

  二是吴应箕有一丢丢的魔怔了。我们身边经常有经受高考失败打击后魔怔的案例,完全可以理解,多年努力付诸流水的感觉非常痛苦让人难以接受。吴应箕四十年来就期试,五湖烟月奈相违,每次出发时踌蹰满志豪情万丈,每次归来时满身带伤空空行囊,大好青春时光在年复一年的考试中蹉跎,老了仍是白身,吴应箕痛苦已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吴应箕可以跟任何人自豪地说:“没有人比我更痛苦,我的痛苦远在你们之上”。痛苦确实改变了吴应箕,试想正常人谁会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闲着无聊去撩逗如日中天的阉党,阉党杀下的朝廷大员和文坛大豪多下了,从来不害怕再多加一条枉杀贤士的罪名。吴应箕这样做了,毫不畏惧,忍受四十年非人的考题折磨,阉党有什么可怕,难道比考试还可怕?即使没疯掉也一定不是正常人了,吴应箕性格越来越桀骜,心态越来越失衡,观点越来越偏激,文章也越来越出圈,越出圈越考不上,越考不上越偏激,越认为社会不公,越要与黑暗的社会作斗争。

  其实,不是社会对吴应箕不公,社会压根不知道他是谁;也没有谁在针对吴应箕,他一个秀才还无法纳入朝廷的针对范围。但他为什么不考不上?不是他错了,他努力苦读且才华横溢;也不是考试制度错了,考试制度对所有人都是一般的公平公正,考不上只是因为考试制度和他不合适。考试制度是不会变的,想考上了了吴应箕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他将成为考试制度的又一个受害者。事实上吴应箕也对无法通过考试进行了深入思考:自己的能力无容置疑,从小便聪明,学习也刻苦,但考试一直不中,连现在手里的秀才文凭也是地方政府降分录取才得来的,最终吴应箕认为:错的不是他,是考试制度。于是吴应箕开始呼吁教育改革,反对高分低能,反对科举制度。

  49岁时,吴应箕带着满肚子的才华和满腹的不合时宜第九次参加了举人考试。考不考的上没关系,其参加考试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大家都想看看这个逢考必挂的人才能否打破魔咒。

  成为众人围观的对象,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眼里甚至成了笑话,和一群晚辈来同台竞争,吴应箕没有感到尴尬?不知道,至少他没表现出来,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当然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考试了,因为他已虚岁50。作为读书人,50应该知天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跟老天爷再硬抗下去只会更惨。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